湘潭县融媒体中心12月4日讯(通讯员 王双雨)稻谷丰收的年景里,湘潭县分水乡的禾香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银花,成为了乡亲们口中的赞誉对象。她以水稻种植为事业,勇于尝试,引领村民迈向富裕之路。
“小白”变身“土专家”,引领规模发展
1982年出生的彭银花为了不当农民,初中毕业后便加入了南下打工大军,这一去就是5年。结婚后因不想种地,开始自己开农资店。要想把农资店经营好,不仅要了解各种农资的成分、功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要对当地的农事习惯、土壤成分、虫情病害等情况有深入的研究。彭银花硬生生把自己由“农事小白”逼成了“土专家”,当地粮农大小事都请她拿主意。同时彭银花敏锐地发现,农村正由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因此彭银花于2008年联合10多户农户成立了分水乡第一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湘潭县天垅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012年,湘潭县禾香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2017年,禾香种养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县级示范社;2018年被评为市级示范社;202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10多年来,市、县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合作社负责人,被当地人尊为“土专家”的彭银花带领300多户乡亲种田,走出一条致富路。
走科学种田之路,提升种植效益
2012年,合作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规模由当时的10多户100多亩发展到380多户3000多亩。在此后10多年里,彭银花并没有刻意追求扩大合作社的规模,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内部管理、良种和新技术推广等方面,为的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质量、提高种植效益,让大家个个种田挣钱。2014年到2015年,合作社承担了国家“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验项目,通过病虫害绿色统防统治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不仅减少了农药用量、提高了稻谷品质,每亩还节省40元左右的成本,如今该系统技术还在不断改进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次试验让彭银花尝到了甜头,也更加坚定了她走科学种田之路的决心。彭银花说:“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给我们解答了很多疑惑,增强了我们种粮的信心,我相信今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农技专家介绍,只要做好保温工作,集中育秧的棚内温度不低于11℃,秧苗就不会受到低温天气影响。如室外温度低于5℃,除覆盖薄膜,还可采取田间灌水,以水调温的方式来保护秧苗。
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本土品牌
2016年,彭银花又在分水乡一带带头种植再生稻。由于再生稻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受到市场追捧,彭银花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分水香米,并注册了“彭银花”牌商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彭银花”牌香米成了分水优质大米的代名词。绿色防控、优质稻再生稻推广扩面、集中育秧……彭银花总是率先尝试,待成功后再无私地传授给合作社其他成员和周边群众。如今,彭银花自家耕种的田地尽管只有600亩左右,但通过这600亩“实验田”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不仅让合作社380多户社员个个跟着她种田挣了钱,也让周边很多种粮户成了她的“粉丝”。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像彭银花这样的乡村领军人物,正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她们不仅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还为乡村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让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双雨
编辑:宋倩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