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为老人庆祝生日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11月21日讯(记者 潘文琦 通讯员 文永忠 鄢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为提升在院长者的居住体验,构建社工参与下的院内养老服务支持体系,湘潭县民政社工站在全县4所区域性养老中心实施了“耆乐幸福家——院舍长者融入计划”,让266名在院长者拥有安享晚年的“幸福家”。
不耍花架子 树起好样子
“你们只是搞搞花架子,拍个照就走了,怎么会愿意经常来看我们这些老人。”在项目启动初期的活动上,张爷爷孤零零地坐在角落里,对于社工和志愿者的到来似乎并不“领情”。社工在与护理人员的交谈中了解到:张爷爷曾是乌石镇彭德怀故居的一名保安,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他之所以对社工的到来表现冷淡,并不是因为不喜欢社工,而是担心社工会像其他人一样,只是逢年过节来看他们一眼,之后就再也不出现了。
而接下来的日子,社工们用实际行动让张爷爷看到他们助老的决心,社工们为院内每位老人建立了详细的服务档案,档案里记录了老人的喜好、生平、健康状况、注意事项等,同时综合评估老人的服务需求,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并通过每月定期举办“生日趴”、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健康知识讲座和体检、情绪支持和生命故事回顾小组、一对一亲情陪伴、个案咨询等服务,为在院长者营造了“开心、舒心、放心、安心”的照顾环境。同时,社工在老人、家属、工作人员之间架起“无碍”沟通的桥梁,帮助老人和家属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效推动“家院共建”,不断提升敬老院的服务质量。
小事不“小视”事事放心上
65岁的彭爷爷是一名政府集中供养的特困对象。他年轻时在工作中受伤,失去了一只胳膊,一直没有成家。十年前父母相继去世后,彭爷爷不得已住进了附近的敬老院,从此变得更加沉默寡言。2024年开始,彭爷爷所在的敬老院进行改建,所有在院老人被集中安置到其他乡镇敬老院,彭爷爷只好“搬家”。尽管在“新家”吃得好、住得好,彭爷爷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并且出现无故发脾气、摔东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等现象。社工了解情况后,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运用倾听、引导、宣泄等技巧,对彭爷爷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敞开心扉,排解负面情绪。同时,社工与彭爷爷共同制订了一份“30天适应新院舍计划”,帮助他尽快适应新的居住环境。
无独有偶,与彭爷爷一同搬进敬老院的其他几位老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于是,社工经过与院方沟通,举办了“同乡老友支持小组”,通过带领老人熟悉新的居住环境、认识新朋友、重续同乡老友情、参加迎新联欢会等形式,让这些老人快速熟悉“新家”,适应这场“突如其来”的改变。社工还通过开展新入住长者心理团辅活动,针对老人心理不适问题进行一对一干预,并在院内餐厅、活动室等显著位置张贴欢迎标语和海报,营造温馨、友爱、互助的院内氛围。渐渐地,老人们开始主动参与院内的一些集体活动,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资源联动点亮老年人微心愿
“我以前很喜欢看表演,但由于常年靠轮椅出行,已经很久没看过外面的表演了。”在一次探访中,刘爷爷向社工讲述。为帮助刘爷爷实现心愿,社工走访了吴家巷社区中老年健身队的李阿姨,62岁的李阿姨曾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老党员,现在她带着一群退休阿姨经常跳舞锻炼身体。在得知刘爷爷的情况后,李阿姨与队友们商议,在刘爷爷生日当天,为他编排一台节目进行表演,生日当天,刘爷爷不仅观看了精彩的表演,还品尝了美味的蛋糕,体会到了独属于他的“仪式感”,激动得热泪盈眶。
为了帮助更多院内老人实现微心愿,社工还链接了湘潭县中医院、湘潭县福利彩票中心、鲜果邦等社会爱心资源,邀请他们走进敬老院,根据各自所长,认领爱心服务。如,湘潭县中医院为老人提供义诊、健康体检等服务;鲜果邦为敬老院捐赠了水果零食;湘潭县福利彩票中心的业主为老人捐赠生活物资等等。
只有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才能为他们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保驾护航。湘潭县试点推行的“耆乐幸福家——院舍长者融入计划”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老有所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实践,深受农村老年人的关注和喜爱。下一步,湘潭县民政社工站将不断总结服务经验,创新服务形式,持续发力,在全县养老机构全面铺开项目,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将民生实事、好事办到老年人的心坎里。(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潘文琦 文永忠 鄢爽
编辑:郭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