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融媒体中心11月18日讯(通讯员 马忆梅)湘潭县乌石镇乌石峰村紧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彭德怀纪念馆,共22个村民小组,面积5.23平方公里,为原省定贫困村。2019年,陈容丰在了解乌石峰村的产业发展需求后,联合乌石峰村委会,成立湖南丰农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倾力打造全市第一个乡村文创研学品牌“乡村三十六坊”。在公司董事长陈容丰的带领下,致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智慧、休闲农业。陈容丰也通过自己的首创精神和实干精神,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右一为陈荣丰
公司运营以来,采取村民经营受益、村集体分红受益、务工受益、以及资产租赁受益等4种方式帮助农民增收,帮助贫困户脱贫,共安排脱贫人口参工参建50余人,就近吸纳就业近200人,年发放工资50多万元;扶持村户创办研学接待农户75家。
盘活资源,汇聚起合力
以省定贫困村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为契机,陈容丰和乌石峰村一起,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新增大型停车场、旅游公厕、变压器,拉通省级通景区道路,形成了与彭德怀纪念馆之间的5分钟交通圈。依托彭德怀纪念馆的辐射带动功能,充分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36栋,选定75户作为学生农耕文化体验接待实践基地,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民俗熏陶等有机融合,培育研学元素,推出文旅项目,游客可以参观传统农具、家具,可以自己动手体验农家柴火饭菜烹饪全过程,感受农耕生活。
精准施策,驱动好内力
采取“六统一”运营模式。陈容丰主导由农户担当经营主体,培训198位村民成为“三十六坊”工作人员,和学生同吃同住,一同认识并使用农具,一同开展菜地采摘、柴火饭、插秧等活动;按接待游客数量和接待项目结算,自主受益。改造原废弃村小学为森林营地,开展文创作品制作,设置安全教育类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安全意识。
留住“乡愁”,迈得开脚力
陈容丰通过与支村两委、党员群众多次交流,找准特色定位,挖掘地方民俗文化,聚焦传统手工业,恢复和开发乡村“三十六坊”,将传统手艺、乡村产品制作展示、参观体验、购买、销售于一体,包括豆腐、扎染、陶艺、古法造纸等36种传统手工技艺。
在陈容丰与乌石峰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乌石峰村不仅成功实现了从省定贫困村到乡村旅游热点的华丽转身,更成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璀璨明珠。通过深耕“文旅融合”战略,他们不仅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还精准施策,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共享发展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乌石峰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留住“乡愁”,通过恢复与开发“三十六坊”等传统手工业,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地方民俗文化,也让游客在体验中深刻感受到那份源自乡土的温暖与情怀。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乌石峰村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访,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和乡村旅游的新标杆。而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陈容丰及乌石峰村全体村民的智慧与汗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也为乡村的全面振兴贡献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马忆梅
编辑:宋倩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