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长期以来,思政课往往“纸上谈兵”,师生“坐而论道”,建造“空中楼阁”,思政课培育品德与能力的重要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新时代必须将思政课与实际相结合,站在培养接班人、生力军、主人翁的高度,构建高标准立德树人“大思政课”。
拿起历史“望远镜”,在鉴往知来中树立大历史观。忆往昔峥嵘岁月,华夏英雄“甘洒热血”书写“春秋传奇”。回眸战火纷飞的斗争年代,“红船会议”的开天辟地、“四渡赤水”的无惧无悔、“百团大战”的豪情万丈让人精神振奋;回忆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抗美援朝”的情深义重,“一大二大”的摸索前行,“三大改造”的改天换地让人欢欣鼓舞;回首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年代,“南巡讲话”的字字铿锵,“加入世贸”的互利共赢,“申办奥运”的辉映梦想让人刻骨铭心,这些都是“鲜活”的“历史教材”。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蕴含着鲜活感人力量的思政教材,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讲好大思政课,更要善于从历史长河中挖掘宝贵资源和深厚滋养,运用好历史智慧、规律和经验。
深耕实践“膏腴地”,在探本穷源中站稳人民立场。翻开我们党的“奋斗史书”,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不畏艰险、奋勇拼搏,用奋斗创造历史,用实干成就未来。大思政课应积极引导青年朋友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涵养青年朋友爱国爱党、勇立潮头、锐意进取的精气神。把思政课堂从试院学塾搬到田间地头、工厂社区,增加实地社会体验项目,引导广大青年深入人民、走向中西部、走进生产生活第一线,在参与支教服务、田间劳作、清扫街道、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收获“铁脚板”“宽肩膀”。“大思政课”就要善用“社会大学”和“基层大课堂”,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求真务实,有为善为,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价值,在追求人民幸福的永恒事业中找到个人幸福,涵养求实、求真的工作作风,锤炼为民服务的工作本领,以新的实践创造更大成就。
放眼世界“大地图”,在东张西望中培育国际视野。“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大思政课”要具备广阔视野,善用国际比较,站在全球视角讲好“中国之治”的独特制度优势。要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量体裁衣,随时制宜,多讲青年朋友爱听的“新语言”,少讲虚无缥缈的“客套话”,多讲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内容,少讲脱离实际的陈词滥调,多讲国际视角下的“中国方案”,少讲地方视角的臆度推想。讲好大思政课,就要及时把国家政治盛事、国际经济大事、民生民情要事等热点话题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让课堂内容不再浮在“云端”,让青年感受到思政课堂与自身息息相关,真正让思政课与时代同行、与现实同频、与学生思想共振。
来源:新赫山 • 要闻
编辑:赵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