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融媒体中心4月15日讯(记者 贺帆 李思源)他是基层治理的“先行者”,群众工作的“服务员”,社区居民的“当家人”。
“群众有需求,第一时间到,第一时间办,把‘大事小情’办到群众心坎上。”扎根基层三十余年,湘潭县杨嘉桥镇王家山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湘潭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任建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工作时的任建军
“黑产”退场,棚改区圆了“安居梦”
行走在王家山社区里,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小区内道路纵横宽阔,花草树木相间的小公园里人头攒动。正在散步的陈功平开心地说:“如今道路干净,运动设施也多,生活在这样有花有草的天然氧吧里,日子真的好舒服嘞。”他的话语间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呼声
王家山社区是原湘潭市王家山煤矿所在地,该矿因井下地质条件复杂、煤源枯竭等原因,于2001年9月经湘潭市人民政府批准依法关闭改制。但矿区地质的沉陷,导致部分棚户区房开裂、倾斜,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黑漆漆”“灰蒙蒙”“脏乱差”一度成为这里的代名词……生态,问题突出;环境,亟待修复。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此,任建军在社区开展了“代表接待日”活动,并主动地组织“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困、暖百家心”的活动,变“上访”为“下访”。在履职县人大代表期间,他通过走访矿区职工家庭,了解群众生活状况,倾听群众呼声,并积极向县人代会先后提交了《关于统筹解决原市王家山煤矿关闭停产后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快解决市王家山煤矿依法关闭后低收入家庭危旧房问题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湘潭大学早期建筑群保护与利用的建议》等多份建议,得到了湘潭市、县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王家山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科学有序开展,通过持续不断地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棚户区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形记”,“老破小”转身为靓丽社区,居民的幸福度正在节节攀升。
情系群众,把实事办到心坎上
“就业是民生之本,连着百姓福祉。”在矿区关停后,大多数下岗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面临着再就业的难题。如何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的问题,实现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生态环境的多赢局面?任建军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思考。
将招聘会引进社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求职登记等服务是任建军的第一步举措。同时,他还与附近单位主动联系,争取就近、就地安置下岗职工。近年来,王家山社区先后发布就业信息200多次,帮助8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54岁的石爱军,妻子常年患病,孩子正上大学,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在任建军的努力下,为他成功申报了保洁公益性岗位。活不累,还离家近,石爱军很知足。“五险一金都管,上班时间也灵活。”石爱军说起新工作时满脸笑容。
守护文物,让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
王家山社区所在地是前“湘江煤矿”和前“湘潭大学”的所在地。现在的社区办公楼也是当年“湘潭大学”的办公楼,历史积淀厚重,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初,中共湘潭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毛主席“想在家乡办一所大学”的心愿,作出了办“湘潭大学”的决定,当年6月向全县发布了“湘潭大学招生公告”,一所在湘江煤矿旧址上建立的湘潭大学诞生了。1959年,湘潭大学因故停办了,许多年以后再恢复时,选址定在了今天的湘潭市雨湖区。
任建军和他的同事们,为了保护“湘潭大学”原址,持续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争取上级百余万元项目资金,将“湘潭大学”原办公楼修缮一新、使之成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了王家山社区一道美丽的风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围绕群众生产生活所需所盼,切实做到知百姓事、解百姓忧,时时处处与群众打成一片,拧成一股绳。如今,在王家山社区基层治理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任建军的身影,难怪王家山的春天是那样绚丽。(完)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贺帆 李思源 制作 黄建国
编辑:赵思佳
本文为湘潭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