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维婷
随着中、高考落下帷幕,“暑期经济”连同夏日热浪滚滚而来,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文旅“热潮”,湖南也迎来了暑期旅游高峰。面对“暑期经济”的巨大“流量”,要抢抓时机,通过打造精品路线、提供多元服务、推动科技赋能,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活力,让“文旅之火”烧得更旺。
打造精品旅游路线,让“点线”绘就“实景”。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天门山、洞庭湖等奇山秀水,毛泽东故居、刘少奇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又有凤凰古城、炎帝陵等历史文化,城头山、玉蟾岩等农耕遗址;还有“越夜越精彩”的长沙“不夜城”……在这里,可以感受自然风光、可以追溯红色记忆、可以体验侗苗风情,还可以来一场时尚“city walk”等等。面对各具特色、各有风情的景点街区,要坚持“一盘棋”发展思路,做好统筹谋划,依托湖南地理、人文、历史等特色资源和优秀文化,结合周边小镇、古镇,将其“串珠成链”,打造生态康养、红色文化、非遗体验、夜游度假等各类主题的旅游精品路线,让“点线”绘就“实景图”,不断促进湖南文旅产业规模、品牌进一步提升。
提供多元旅游服务,让“流量”变为“留量”。旅游不仅是流量经济,更是口碑经济。随着对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人们对服务的要求逐渐向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对此,要不断开辟新型服务供给模式,针对暑期“亲子游”“研学游”等特点,建立相应旅游项目“菜单”,让游客根据需求自行“点单”,实现“定制化”旅游。同时,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打造住宿、餐饮、出行、购物、公共卫生等全链条服务,形成吸引人、感召人、留住人的文旅“强磁场”,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让“流量”变为“留量”。
推动科技创新赋能,让“智能”汇聚“质能”。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VR、MR等科学技术兴起,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兴科技,推动文旅科技创新赋能,打造专属文化IP。通过“文旅+科技”“文旅+数字”,在景区、园区、博物馆、展览等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发展沉浸式、互动式、数字化消费产品,让游客“看景人”变为“景中人”,以“身临其境”来加强游客与湖湘文化的情感链接。在给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立体化体验时,不断加速“智能”汇聚“质能”进程,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编辑: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