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奖:家乡巨变感党恩
冯映光
春回大地,万木争荣。3月20日,我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携全家一行5人回到老家——射埠镇金龙霞村金盘组观赏油菜花,感悟浓厚的民意乡情,专程、专时全家一起回老家,是近五年我家史上的第一次。快到目的地时,极目望去,前方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俏妍争艳,老家的阾居亲朋在迎候着我们。这里是生育我的地方,是培养我走上财政事业岗位上的地方。几十年来,我虽在外工作生活,但一直眷恋家乡,热望家乡富起来、兴起来。伴随时光的流逝,现在我退休了,乡恋之情倍加浓烈。我仿佛感觉到现在老家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此时,组长冯升旺(堂兄)大步流星地赶过来陪同我们,并主动为我们当向导和讲解员,我们一边前行,一边交流,不知不觉来到了和自己一起玩大的村民冯建萼家附近,此刻,我记忆中的这位村民老实本份,由于出身成份不好,受到不公正待遇,改革开放后摘掉了地主份子帽子,政治上平等了,他成了家,老婆患过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体弱多病,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在外打工,收入不高,是当地困难户。即时,组长马上告诉我,“他家现在变化可大呢,你看(指着附近的二层楼)!这栋新建的楼房是他家的,里面装饰一新,他儿媳妇在方上桥街上开了门店,生意兴隆,儿子在家承包了近100亩农田,采用现代化手段科学耕种,农闲时在外开车运送货物,收入可观,他家日子越过越红火啦!”这时冯建萼兄眉开眼笑地走过来,对我说:“老弟,这一切是真的,我这个家完全是搭帮党和政府,特别是近几年来,政府对我这个种田大户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我家脱贫致了富,我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听了冯建萼感言,我的心里亦格外舒畅。
到了油菜地,果然壮观,规模有近100亩,真是美不胜收。在我的印象中,这里原来是一大片的旱渍地,溺死、干死禾的现象屡见不鲜,常年这里农田颗粒无收。组长解释道:“2019年在县、镇、村三级的大力支持下,组上村民同心协力,将此地100多亩水田进行平整改造,改造后,这里变成一片平原化田地,缓解了旱情,消除了水灾,现在可种三稻、双季水稻,冬季油菜,眼前的油菜丰收在望。”通过组长的解说,我释然了。
再向前行,我们来到了垅中的1000多米水渠堤边上,水在哗哗地流着,我回忆起这条水渠,具有蓄水和泄洪功能,是十九世纪70年代二个组(原生产队)全体男女老少花了一个冬季时间,用人工担出来的,由于有了这条水渠,保证了全组良田灌溉,但跃过水渠只有一座小石板的桥,时常这里踊挤不堪,汽车、拖拉机都要绕上2里多路过去,而现在换成了可以过汽车大桥了,渠道两侧都成了机耕道,组长介绍说,“这些变化,都是2015年组上筹资建成的,最近全组村民会议决定,组织资金30万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将渠堤和机耕道逐步硬化,三年后这条水渠渠堤坚实,蓄水量增大,渠内水清见底,两边人行道加宽,树木郁郁葱葱,使人心旷神怡”。
这次和全家人回到老家观赏油菜花,受益匪浅,主要感觉到老家(所在组)较过去有五大巨变:一是村民变富了。原来全组16户,生活贫困和困难的占到了80%,现在全组各户都衣食无忧,过去每户住的是矮小的瓦屋、危房,现在家家都是二层至三层的楼房,小院落,出门用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代步,大多数家庭买了小轿车。二是交通道路变畅通了。过去,组上户与户之间的主路、村道、乡道、均是坑洼不平又窄,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现在全部铺成水泥路,条条道路舒坦。三是环境变美了。过去组上各公共区域、垃圾成堆,到处灰尘扬起,臭气熏天,现在地面干净,见不到垃圾,每隔几十米就有个垃圾桶,三口大水塘水质优良,鱼跃自然,空气新鲜,交通主路边装上了路灯,一到晚上灯火辉煌,景色优美。四是文化生活变丰富了。过去晚上,业余时间,村民围着桌子打麻将等,业余生活很单调,现在在组上在新建的100多平方的娱乐广场上,健身、打球、跳广场舞,特别是晚上,在广场上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欢乐的歌声和笑语让人陶醉。五是村民的素质变强了。原来村民动辄就是粗痞话,自以为是,现在变得彬彬有礼了,有较强的领导意识了,原来从业只是硬拼蛮干,现在追求学习业务知识,用现代科技创业提效了。
我的家乡真的变了,变得越来越兴旺了,越来越美了。从看到的、听到的我深感这一切的巨变,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结果,我深信我和老家的乡亲们一定会知恩图报,听党话,跟党走,以最优的业绩感恩党和政府。我作为一名退休干部,一名党员,一定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向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原新田县委书记退休的林祥胜书记学习,学习他退休不退志,回乡献余热的宝贵精神,为新农村建设唱响夕阳奉献之歌,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优秀奖:退休不褪色勇做新时代的责任担当者
——记退休干部刘海平同志奇闻轶事
王启高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换无常,新冠肺炎奥密克戎毒株泛滥之时,云龙山庄于2021年7月业委会换届。经花果山社区领导的几番考虑,确定了刘海平同志为业主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经2021年7月12日由云龙山庄业主们投票选举,选举了刘海平、罗介龙、刘洪波三位同志为新一届云龙山庄业委会、刘海平同志高票当选为云龙山庄业委会主任,并公示7天,无异议。
刘海平,男,出生于1957年9月20日,是湘潭县人社局的一名退休干部,是一位儿孙满堂的工薪家庭,按他常说一句话:退休了,国家发了退休金,加上小区业主们的信任,理应为国家、为小区做点事,这是一名退休干部责无旁贷的事。
从去年接手任业主委员会主任以来,云龙山庄变了,换新装了:两个电脑控制门槛,安装了22盏路灯,32个监控,硬化了云龙山庄中心休闲广场,疏通了208个下水道的井盖,解决了污水泗溢、臭气熏天的状况。安排2名环卫清洁工坚持每天清扫小区,2名门卫24小时值班,保持了院内及楼梯间卫生清洁,小区人车出入平安,管理有序。
为了使小区业主们思想上进,摆设整齐,他们组织业主们多次开会商议,选出12名楼栋长,负责楼栋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了一整套的小区制度、业主公约,同时在小区显眼的墙上张贴了12条标语,其中有一条“小区你我他,有缘相聚是一家”,更体现了家的感觉,家的温暖。共同组织了一次小区关心公益、热爱小区的公益性捐款活动,其中有宾在德、邓子南、胡日春三位同志每人捐款1万元,共计捐款3万元,在业主们心中产生了强烈共鸣,激发了业主们关爱小区、热爱公益的良好氛围。小区还组织了一次2021年度年终总结表彰暨文艺晚会,邀请了县人社局、易俗河镇、花果山社区领导参加,以此宣传正能量,凝聚人心,强化业主们的思想,提高业主们觉悟,起到很好的团队效应。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年2月份,谁知刘海平同志患病,在县人民医院检查为肠癌,并在湘潭市一医院做了改道,系着便袋,两个月后再去做复合手术。他动手术后一个星期,回家休养,本来可以放下小区的工作,但他回家第二天晚上坚持召开楼栋长会议,对2022年的工作作了整体安排:1、要求有工作的同志安心工作,退休的、无工作的业主们主动到门卫室自愿报名,义务参加疫情防控,申明这些都是做义工,以保障完成上级交给的疫情防控任务。2、安装好各楼道的楼道声控灯。3、安装好护坡上的不锈钢栏杆。4、清除中心广场和儿童游乐场的杂草。5、贴好草皮、坪垫。6、7月1日以前要装修好支部、业委会、办公场地及办公室。7、及时解决几户反映漏水的问题。8、登记业主们信息(包括党员多少、退休人员多少)。参会的支部成员、业委会成员、12名楼栋长都为之感动,异口同声地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在楼栋长的宣传工作下,有43名同志自愿报名执勤,在执勤过程中,查出了3个黄码及时向社区报备,做到严格管控,同时安装了10栋房屋楼道的声控灯,清除了坪中的杂草,安装了护栏。目前对208个水下道井盖准备第二次冲洗,他布置的工作正在有序继续。
云龙山庄自治型小区,正在朝着正能量上升、思想纯洁、环境优美、和谐共生的方向而努力,特别是刘海平同志在担任云龙山庄业委主任以来,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一年来,小区的矛盾纠纷都处理在业委会这一级,没有上交过一次,也没有报过一次警,没有出过一次警,云龙山庄小区确实变了。
我也是一个党员也是一个退休干部,我在深思云龙山庄在变,在变的背后,却离不开一个极普通的退休干部刘海平同志。
全县有多少个退休的同志,只要每个退休的同志在居住地,发挥像刘海平同志一样的作用,都积极做普通的事,维护基层的稳定,那基层的格局将变得十分美好,这不就是我们喜迎二十大、奋战新时代的每个退休人员应具备的精神面貌和应承担的责任吗?
优秀奖:初心牢记,使命担当,晚霞追梦18年
——我的退休生活汇报
唐尚高
一、退休之初,少许彷徨
我1963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2003年11月于县九中退休。当年11月3日(星期一)学校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欢送会,会上学校领导赞扬了我在县九中工作20多年中所出的“卓越贡献”。并预祝我“退休后长期保持身体健康,安度晚年。”会后,当“繁华”散尽,我不禁感到丝丝落寞彷徨,我不断的反问自己:“从此以后,我就这样下去,‘安度晚年’了吗?”同时我还想起了许多许多……尤其是想起了我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光荣最是红旗下,举手铿锵读誓词”的入党情境……于是我下定决心,退休后无论处于何种情况,我一定继续保持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尽力发挥余热、发出余光,永远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补校任教,“初试锋芒”
退休后不到一周时间,湘潭县晨光高考补校,湘潭县第一补习学校先后来人找我上课,我欣然应允,在两校各教两个班语文(后“一补”停办)。这样我的工作量比退休前的县九中(兼多年的行政工作)大约加重了一倍。但我决心工作加“量”不减“质”,千方百计,殚精竭虑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补习生不同于“普高”生,他们都曾经高考失利,都存有不同程度失落感和思想疙瘩。对比我采取相关措施:首先我现身说法告知他们,我的大儿子(县一中高三毕业)也曾经是补习生,这样就拉近了距离。再就是布置写相关作文(例如作文题:“生活中的苦与乐”、“人生中美丽瞬间”)几乎每次我都先写出范文(一般高中语文教师是不亲自写范文)供其写作参考。以上措施,既提高其作文水平又可让解开其思想疙瘩,收“一箭双雕”之效。就这样,我教学中“过石留印、打铁有痕”的过硬做法,终于“久久为功”:几年来,每一届我所任教班级语文高考水平人平成绩都超过其他各班。这样,工作虽苦虽累,但也乐在其中啊!
老年大学,续写辉煌
我因家庭原因,于晨光补校任教五年半之后主动辞职。半年之后,自2009年下期开始,我同时在湘潭市(任诗词、文学两个班)、县(任诗词班)两个老年大学上课。在“市老大”一共上了七年课,在“县老大”一共只上六年课(因后段县九中又返聘我回校工作多年)。
下面分条摘录老年大学所出版书籍中对我的相关介绍:
唐尚高老师“在任教期间一共自费编印楹联教材12册,共120课。计14万字;诗词教材6册,51课,计7万字。每次上课前,人手一册发给学员”。
“每次上课布置作业,课后及时认真改批,并经常组织学员创作诗联并参加市、县内大赛,许多学员在大赛中获奖。”
“唐尚高老师2012年获‘全国诗联优秀教案’殊荣。2013年被评‘楹联教学全国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教师’。”
有一位同时于市、县老年大学就读十多年的高龄学员,于2021年说过,“且不说第(三)条,第(一)、(二)两条都是市、县老年大学其他诗联教员至今所未能做到的!”听到这样的评价,使我感到以前辛勤劳碌的日日夜夜……也使我感到幸福、感到快乐!
战胜病魔,意志如钢
2016年9月,因十多年来补校、老年大学教学工作过于劳累、过于忙碌,我患上“老年痴呆症”住院治疗。县中医院著名内科专家周医师在我的诊断表上写道“因用脑过度而致老年痴呆症”,同时他批评我说:“退休了,还用得着这么劳累吗?这病极难治好,除非出现奇迹!”当时我不焦虑、不着急是假,但“既来之,则安之”。我记得我年轻时,曾认真阅读过《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当时,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阅读的)我想,我如果不积极配合治疗,战胜顽疾,以后怎么能像吴运铎那样“把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呢?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年之后,“出现奇迹”,我“老年痴呆症”基本痊愈。
初心永不弃,使命勇担当
我的一位老朋友(县五中退休校长)对我说:“退休十几年了,你还是工作狂,人还累病了,这下可要歇气了!”我回答说:“我天性‘好动’,已成了‘死不悔改’的‘老顽童’,如果‘歇气’,又会再次生病!”
下面,我分条汇报2017年——2022年我的“工作”状况:
多次应约给洛口诗会会员和其他成员主办诗词楹联讲座,每次讲120分钟。
我遵照县九中先后两届领导(李军校长、贺松兰书记)嘱托,编辑《联韵诗馨》小报(每次发行1000份),已编印到第11期(2021年12月);第12期正在编辑,将于2022年6月出版。
自2021年开始,接受县九中团委会、文学社所托,给部分自愿报名的高一学生讲楹联课,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免费给主动请求学习诗联的县九中八位中青年现职教师、采用“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形式上课,已给每人上了5次课,每次不少于120分钟,每次上课前都发给相关资料。
免费“一对一”给少数社会上的“徒弟”上诗联辅导课。
我已经是一个年届八秩的糟老头了,但引以幸运、自豪的,我们还是赶上了一个国泰民安、春风浩荡的好时代!作为一个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仍决心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定做到初心永不弃、使命永担当,生命不息,追梦不止!
优秀奖:感悟时代巨变 唱响美好未来
蔡利民
2002年8月,我正式退休。退休后的生活安然闲适,每天晚饭后散步在平整干净的街道,欣赏着错落有致的景观树,看到闲暇的村民脸上洋溢着自信、幸福的笑容,见到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常常回想起过去的青少年时代,感慨良多。
1949年我出生于湘潭县花石镇的农村,曾经在在税务部门工作33年,作为一名70年代的知青,当时响应党的号召去农村插队,在农村经受锻炼和考验,使我们一生都受益匪浅。那时的生活非常艰苦。孩提时代的经历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是我走出农村的原始动力。现在,每次回到老家,再也见不到过去贫穷落后的情形,家家都过上富足的生活,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家乡的变化是近年来湘潭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的家乡花石镇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影响深远,素有“小南京”之称。是历史名城,千年古镇,在西汉时期曾是湘南县的县城,而如今的花石镇已经成为了湘潭、衡山、湘乡三县市交界处的物资吞吐枢纽,是全国最大的湘莲集散地,名副其实的“湘莲之乡”。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和湖南十大农业特色小镇后,花石的未来更是迎来了飞速发展。
近年来,花石镇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发展思路,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绘就强村富民新画卷。如今,这里没有商业气息,只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然风光;这里没有雾霾,只有飞舞的鹭鸟和独特的丹霞地貌。映日荷花,如诗如画;十八罗汉山惟妙惟肖,形态各异;花石水库两岸青翠欲滴,水面碧波荡漾;汉城桥、观政桥古貌依旧。花石依靠“荷塘飘香、丹霞地貌”的特点及优势成功打造出出了“白墙蓝瓦、绿色庭院、环境优美”的镇容镇貌,成为了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宜居小镇。发展湘莲产业和推动乡村特色旅游产业也带动了花石经济的飞速发展,花石的经济迸发出了新活力。
2022年,举国上下都在喜迎二十大的到来。而在即将胜利召开的二十大背后的故事更是感人肺腑。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以一艘小小的“红船”,发展成为巍峨的“巨轮”,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中华民族从此有了主心骨,向全世界展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两弹一星、三峡发电、青藏铁路、神七升空、纳米技术、量子技术、5G技术、举办双奥……让世界惊叹!
作为离开工作岗位多年的老同志,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讴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背后的“变”与“不变”之中,深刻体悟“变”的背后是始终如一的“不变”,进一步强化缅怀感恩、执着坚守、担当作为,发挥余热,续写新时代赶考之路。
在“变化”的时间中,讴歌新时代“来”之不易。从昨天的“百年史册”中,讴歌“虽百死其尤未悔”的苦难历程。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史卷浸满了中国多少屈辱的泪。自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到成为砧板上的鱼肉,整个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所以能破开黑暗、重见天日,正是一代又一代先烈将生命置之度外的英勇战斗,无数共产前辈大义凛然的奋勇拼搏,才有今天安定和谐、繁荣富强,要不忘发展艰辛,珍惜当下宝贵的革命成果。从今天的“光辉岁月”中,讴歌“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艰难创业。自同心“抗疫”到全面小康,从经济“双循环”到乡村振兴,这一路“艰难创业”,我们万众一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迈向了“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即将迎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但不能松口气、歇歇脚,因为我们接下来面临的任务更具紧迫性和艰巨性。当前,国家的面貌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方面,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家,如今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科技方面,空间站等重大科技成果的相继问世;外交方面,“一带一路”促进了各国共同发展、实现了共同繁荣。这些骄人的成就中,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东方巨龙将会继续腾飞,继续创造奇迹。
在“不变”的坚守中,讴歌新时代“信”之坚毅。从“俯首甘为孺子牛”中,讴歌“不变”的甘愿奉献,出征逆行。“绝不把主权守丢了,绝不把领土守小了”的英勇戍边战士、“功成不必在我,功成注定有我”的逆行医护人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偏远支教老师等等都在为“变化”的历史晕染上“不变”的奉献光辉。从“千磨万击还坚劲”中,讴歌“不变”的对党忠诚,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诞生,顽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苦难中傲然挺立,考验中本色不改。行程万里,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信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责任和使命更重,要有所持守,有所信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毅和韧性,在“变化”的环境中以“不变”的一往无前,开拓进取。从“乱云飞渡仍从容”中,讴歌“不变”的谦恭虚己、奋楫笃行。若是1949年没有我党,4万万人口犹如孤海扁舟,“上有风雨之摧淋,下有狂涛之激荡”;若当前没有我党,哪有什么不负14亿人民的世界奇迹,但我党打虎拍蝇之举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初心;若世界没有我党,疫情之下,不知多少生命将成为记忆,但我党为世界努力之后“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弥坚。没有我党,中国人民不知要多遭受多少困苦磨难,但我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时刻谦恭虚己,在“变化”的时光中以“不变”的为民奋斗,奋楫笃行。
在“变化”与“不变”中,讴歌新时代“后”之有继。从“立志而圣则圣矣”中赓续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立什么样的志向,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作为年逾古稀的党员干部,要做到退休不离岗,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奋斗方向、凝聚攻坚力量;更要发挥余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做到“得其大者兼其小”,将自身追求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将实现伟大中国梦为自身坚定的政治宣言。从“一枝一叶总关情”中赓续群众路线的爱国爱民。群众是政策的亲历者、受益者,更是知情者、评判者,群众的呼声里没有阿谀奉承、没有精心安排,只有真实的舆情。作为一名老党员,将牢记党员责任,人老志不老,要“崇尚实干”,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经济建设、保障民生等工作,展示老同志的担当,不给党组织丢脸。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做到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在接续奋斗新时代第一线做到鞠躬尽瘁,奉献终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激动人心、催人奋进。每当我站在家乡的田野中,眺望远方,沉思着,仿佛感觉到自己仍站在时代建设的最前线,从这个村庄里,从这片田野上,看到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灿烂明天!
优秀奖:家乡礼赞 改革“税”月
李雪冰
我出生在湘江和涓水之间的洛口古镇,依水而生、傍水而建,洛口之名在唐代天宝八年间,县治设洛口,因有洛水(即涓水)注入湘江而来。据记载洛口乃易俗河的“根”,在明代时因有易俗乡,才有了易俗河之名,更有民间趣谈为明代皇帝朱厚照宿在此地,是为“一宿河”。
在童年记忆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热闹的早市,自记事起每早我就跟着母亲一起去买菜,热热闹闹的,整条街人声鼎沸。早市主要是附近村民将自家种的蔬菜担来卖,我更喜欢的是早市上各式各样的早餐, 如面条、葱油饼、油条、包子、糖油粑粑等等。要是母亲心情好便会答应我的央求,买上一个圆圆薄薄的葱油饼,吃起来酥脆,唇齿留香。
曾听老人说起,古镇原是“三街六巷麻石路”,一排约2.5公里的吊脚楼,古朴又纯粹。长大一点就爱在大街小巷撒了疯似的奔跑,街上有国营和集体制的商店,在这里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小零食。小伙伴放学后就三五成群在正泰坪玩耍,男孩玩滚环,打碑(一种铜钱或小铁环在两块砖上用手打出去,看谁的滚得远),女孩玩跳绳、跳橡皮筋。我更爱去新华书店,那里是我的天堂,有我最爱看的趣味书籍、精美文具、明净窗台都令我心之向往。那个时代家庭经济不富裕,不买只看,每日去看一本小图书,便让时光过得“富足”。
洛口曾经古朴辉煌,易俗河之米市更有“各县各船咸集于此,商贾争利,帆影连云,茶坊酒肆,繁华特盛。”的景象。易俗河的如今,也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与湘潭市一江之隔,几十年间的飞速发展,让如今的县城变得宜居且生动。
1995年9月湘潭县县城搬迁至易俗河后,县城正在日益崛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易俗河老街周围,一栋栋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小镇同乡们在县城的飞速发展,早已脱贫致富,跨越了曾经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县城的夜晚也是绚丽且多彩,沿着湘江从西到东,长长的一整条沿江风光带上,霓虹灯照得整个县城五彩缤纷,居民们散步、跳舞、唱歌、喝茶、下棋,娱乐生活多姿多样。作为一名退休的税务干部,在这个小小县城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这里发挥了自己的光与热,也见证了美丽县城的飞跃成长。县城的经济、文明飞速提升,创文创卫跻身全国百强县,素来更是有“天下壮县”之称,我们税收事业与之也是息息相关。
从前我们收税条件艰苦,一辆小单车穿街走巷,后面条件好转,税务也在改革的浪潮中迎难而上。当初税制改革时候,我们税务干部攻坚克难、同心同德、同行同力解决各种棘手繁琐问题,大家皆是不问昼夜的伏案工作、不计回报的加班加点,不辞劳苦的勇往直前。现如今税收征管改革的力度仍旧不断推进,办公环境逐步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征纳关系日益和谐,新的一辈从我们的手中接过了接力棒,为税收事业的发展延续精神血脉。
如今,我已两鬓风霜,但忆起童年趣味十足、回忆工作热血沸腾,不论过去与现在,莲乡承载了我的点点滴滴。几十年过去,我从童年进入老年,生活从艰苦到幸福美满;易俗河也从“一支烟从街头走到街尾”的古镇,发展成如今绿色、小康、法治、创新、幸福的县城。在这里我也由衷的祝愿家乡建设越来越好,税收事业蒸蒸日上,国家繁荣昌盛!
来源:县文联
编辑:李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