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美乡村医生张水平:这位村医有水平

来源:湘潭在线 编辑:罗建 2022-09-20 09:38:11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111.jpg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9月20日讯(来源:湘潭在线)湘潭县石潭镇共有32个村医工作室,按10%的比例每年可评出3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单位”。从2018年到2021年,中山村的张水平村医工作室已连续4年获此殊荣。2022年,张水平又获得了湘潭市“最美乡村医生”称号。

不难看出:“最美村医”张水平是真正的有水平。

在与张水平面对面的交流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1977年出生的她竟有着近40年的“从医经验”。

年仅45岁的张水平怎么会有近40年的“从医经验”?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原来,张水平身有残疾(驼背),伯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政府培养的第一代村医(当时叫赤脚医生)。也许是自己没有结婚生育的缘故,伯父对张水平这个长侄(女)特别喜欢,没事的时候总是带着她玩,就连在给病人看病或出诊时也经常带着她。

张水平打小就显得比同龄的孩子乖巧懂事,特别是当伯父在给人看病的时候,她都会待在一旁认真地观看和聆听,并表现出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伯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下决心要把张水平培成一个像他一样的乡村医生。不管是在家里给人看病还是出诊,伯父都尽可能地带上她。

张水平到现在还对随伯父第一次“正式”带她出诊的情形记忆犹新,那是1984年9月的一个下午,上小学一年级的张水平刚放学回家。

当时有一位叫陈新球的村民突然腹部剧烈疼痛、并伴有呕吐,已无法行走,其家人只得请张水平的伯父出诊。

伯父在对病人初步观察并按压疼痛部位后结合呕吐物中带血的症状,判断出病人是急性胃穿孔、必须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可军人出身的张新球怕去医院要花钱、交通也不方便坚持不肯去医院,直到张水平伯父发火后才由几位邻居抬到镇卫院。接诊的医生说:再晚一点送医院,病人恐怕性命难保。

第一次“出诊”给张水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更加坚定了她长大了当一名医生的决心。 从此,张水平成了伯父忠实的“小跟班”。

1993年,张水平初中毕业,来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张水平没有犹豫,直接选择报考了湘潭县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3年后,张水平从该校医士专业毕业,回中山村正式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当上乡村医生才只几天,便遇上了一位叫陈迪发的村民胆囊炎急性发作,但正好病人当天因酒后骑车摔了一跤,所以坚持自己不是病而是摔痛了,拒不去医院、也不配合治疗。好在张水平坚信自己的诊断并进行了相应治疗,病人在一个星期后终于康复。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现在都还有点后怕。”张水平说。可时隔不久,一件更令人后怕的事发生了。

当时村里一名没有取得准生证的产妇临盆发作,发作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因为害怕计划生育工作队找上门来,产妇干脆躲到屋后的山上准备在野外生产。因害怕出人命,产妇丈夫找到张水平请她伸出援手。

由于事出紧急,张水平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经过做工作将产妇从山上接回家后,就着昏暗的灯光,毫无经验的张水平当起了“接生婆”。好在有惊无险,母女平安。

当上乡村医生后,每天就是看病、出诊。但不管有多忙,张水平都不忘挤时间给自己充电,因为她心里明白: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独自去面对,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承担起守护一方乡亲健康的重任。 自担任乡村医生20多年以来,张水平每年接诊病人近万人次,成了当地村民值得信任的健康守护神。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乡村医生的工作重点也由看病接诊转为公共卫生服务,张水平成了中山、杨田两村4000多村民的家庭医生。

在这4000多村民中,有400多人为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精神病在内的慢性病患者,且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居多。

张水平必须为每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完成一年不少于4次的走访,仅此项工作,每天至少要走访20户以上村民。巡访问诊、治疗、基础检查、制表填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医送药,这些基础工作每一项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遇上疫情防控等突击性任务,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6月22日的上门走访中,张水平不慎摔伤了左脚,因趾骨骨折导致无法行走。自己无法行走,可走访巡访不能停。在接下来的40多天里,张水平动员丈夫充当骑手,负责陪护和接送,保证了走访工作的正常进行。

来源:湘潭在线

编辑:罗建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