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好人张伏秋:把做好事变成了生活习惯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辉军 2021-04-07 16:06:40
中国莲乡 湘潭县发布
—分享—

W020210607376880098007.png

红网湘潭县分站4月7日讯(湘潭县融媒体中心)“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好事。” 在湘潭县石潭镇,提起张伏秋校长,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多年以来,张伏秋一心扑在公益事业上,把做好事变成了生活习惯,捐资助学、编写地方史志、协调邻里矛盾、致力关心下一代工作,受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队伍。

从文史爱好者到当地“百事通”

1969年,高中毕业的张伏秋成了一名回乡知识青年。在当时是高学历的他先是担任了大队干部,1972年成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踏上了教书育人的职业之路,并一直干到退休。

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像很多乡村教师一样,张伏秋也是一个多面手,担任过很多门课的教学任务,一直到担任古城乡联校校长以后,由于行政性事务牵扯了很多的精力,他才放下主课的教学任务,专心教授历史课。但即便如此,他教的班在全县联考中的历史课成绩都是拔尖的。

自从担任历史课的教学后,张伏秋自已对历史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广泛涉猎历史知识、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开始了对石潭本地人文历史资料的发掘、收集和研究。

几十年的时间里,张伏秋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业余时间,民间走访、实地勘察、查阅典籍资料,积累下来的资料、典籍等达数百万字,以至于家里根本放不下来,只得在学校找了一间房子来专门存放这些资料。

有了原始的资料,接下来就是整理、考证和归类,这些工作不知花费了张伏秋多少个节假日、让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光经考证后整理出的笔记就有厚厚的十大本。

几十年的功夫没有白费,丰富的积累使张伏秋成了石潭镇“百事通”,人们凡是想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只要找到他,一准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张伏秋为了让他的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从1992年就积极参加了第一期《石潭文史》的编辑工作,接下来的第二、三、四期则更是担任主编。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张伏秋又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大美莲乡》大型丛书的编辑工作,并担任石潭分册的主笔。

扶贫助学的热心人

在采访过程中,张伏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由他和社会爱心人士帮扶的寒门学子从小学直到念完大学参加工作的故事。

这位受助的学子叫周元。这个苦命的孩子在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癌症去世了,不久后身有残疾的母亲改嫁,周元只得寄养在外婆家。年事已高且不宽裕的外公外婆根本就无力供她上学。张伏秋在得知周元的情况以后,联络了几名爱心人士找到了周元,鼓励她好好学习并承诺负责她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十多年下来,总费用将近十万元。在张伏秋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周元如今已从湖南科技大学毕业并在深圳找到了工作。已结婚生子的周元只要回到石潭镇,每次都会去看望她尊敬的张伏秋爷爷。

周元只是这些年以来张伏秋帮助过的众多的寒门学子之一。自2001年8月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后,由于行政事务减少时间和精力也变得相对宽松了一些,见过太多寒门学子艰辛求学路的张伏秋觉得是时候腾出时间来帮帮他们了。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张伏秋开始利用曾担任过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的机会,广泛联络社会爱心人士和自已曾经的学生,成立了专门针对寒门学子的帮扶团队,共同奉献扶贫帮困学子的爱心事业。时至今日,该团队帮扶的寒门学子达200多人次,捐助费用近15万元,爱心爷爷张伏秋在石潭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在当好扶贫助学联络员的同时,平时省吃俭用的张伏秋自己也是一位扶危济困的践行者,除自掏腰包帮助寒门学子外,汶川大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等,他均有捐款。

靠退休金生活的张伏秋自己并不富裕,但他说:“不论贫富,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但我在有生之年愿意当好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的联络员,通过社会的力量尽可能多地帮那些贫寒学子改变命运。”

退而不休 乐做关协服务员

2009年6月,张伏秋正式退休。“我是一个劳碌命,突然之间退下来,还真是闷得慌,幸运的是我很快又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张伏秋说。

张伏秋所指的新工作,是指在2010年10月他被镇党委任命担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有了这份“新工作”,张伏秋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闹钟,重新开始了上班族的生活,“下一代的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涉及到后辈生存的发展,组织信任我,把这一任务交给我,我只有不遗余力地把这份工作做好,才能对得住组织对我的信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张伏秋对我们说。

在张伏秋的主持和多方奔走下,很快石潭镇所有的47个村(居)委会和16所中小学校全部均建立了关协。在他的坚持和多方奔走下,各关协的一把手均由村(居)委会、学校的主要领导担任,这一结果使得工作开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而在他的感召下,很多年以来跟他一起做公益的伙伴纷纷加入关协队伍,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整个关协成为了一个重责任、讲奉献的爱心团队。

经过他与团队的不懈努力,这些年共募捐善款达16万余元,有近200名贫困学生受到扶助,让他们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就读任务,成绩优异者顺利走进了高中和大学。

三尺讲台 永不退休的宣讲员

凡是当过老师的人,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台讲台,大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张伏秋自然也不例外。

自担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以来,张伏秋就寻思着怎样更好地发挥课堂这一思想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而张伏秋选准的切入点就是学校的思想道德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为此,张伏秋主动请缨担任了石潭中学和部分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他除了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外,还及时与学校、家长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张伏秋把搜集来的学生心理和思想上比较突出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归纳总结出来,以便做到有的放矢、精准解决。

为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张伏秋有针对性地广泛涉猎和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相关资料,特别是收集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和好人好事,因为他相信一个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些年来,张伏秋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恐怕只有他自已心中有数。而下面这组数字就足可以说明问题:每年到学校上法制教育课16堂以上,6000余人受到教育;组织红色旅游4场以上,600余人参与;举办报告会15场以上,与会人数近5000人;科技培训18场以上,4500余人参加培训,学生在参与中受到良好教育。

除此之外,张伏秋深知迷恋网络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成长的危害和影响有多大,所以张伏秋就组织镇“五老”组织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当起网吧义务监督员,每当双休日、节假日,他们就会出现在镇区内各大网吧。而在网吧上网的学生只要被他们逮着,自然是少不了一场严厉的教育和语重心长的谈话,且还得立下不得再到网吧上网的保证。

处事公正 当好金牌调解员

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石潭镇很多村民都是他的学生,当过一届县人大代表、三届县政协委员、被选为湘潭县首届道德模范,再加上处事公正公平,这样的身份,自然有不少人在有为难事的时候请他出面主持公道。

“其实这个调解人好当又不好当,说不好当,是因为矛盾双方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说好当其实就是只要用一种公正公平不偏袒的心态去听取当事方的情况,然后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依法依情解决问题。”张伏秋说。

公正公平、依法依情,说起来简单做到却很难。为了当好这个调解员,光见多识广、德高望重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懂法律、讲技巧。为做到这一点,张伏秋在背后不知做了多少的功课。

现在,作为金牌调解员的张伏秋每年调处的矛盾都不下十起。而在调解矛盾的过程中,张伏秋的另一心得就是用“润物细无声”的技巧去做好矛盾双方的工作,去让双方接受那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另一种境界,“只要人人都能退一步,世界将变得更美好。”张伏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通过他这个“和事佬”的努力,一个又一个矛盾得到化解,很多“势不两立”的“仇家”最终成了关系融洽的好兄弟、如邻居、好伙伴。

来源: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辉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潭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