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们在耕种
红网湘潭县分站4月15日讯(通讯员 文澜)“过去看到地里有草我就打药。费钱费力还不讨好,现在我知道了大量的农药可能会导致地里农药残留。看了镇里发的宣传手册还有科普视频,我现在都会在整地之前、草快冒出来之前再打药,效果好多了。”石潭镇种粮大户张先生提起他的打药小窍门,一脸骄傲。
在石潭镇像张先生这样被“科普”的种粮户不在少数,这都要得益于石潭镇铺天盖地的宣传发动,从3月份起,石潭镇镇政府通过户主会议、宣传横幅和手册、流动宣传车、“村村响”广播、网格微信群、农技推广APP等线上线下的平台,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动员,让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技术规程以及市场信息家喻户晓。
粮食安则天下安,连日来,为实现今年粮食生产“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提效益”的“两提两稳”目标,石潭镇政府层层部署、多措并举,齐心协力共同奏响粮食生产的春天进行曲。
石潭镇实行主要负责人、管区干部联点包干,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包村,村网格指导员和网格员包网格,组长包组,党员包户以及农技人员分管区包技术指导模式,全面摸排辖区耕种现状,对能种早稻而未种的,赶在4月18日前选用早稻早熟品种进行直播,对前期因受低温冻害天气影响导致的早稻烂种、烂秧情况,迅速开展补耕补种。
抓关键补短板,稳住“三农”基本盘
作为湘潭县重要的粮食产区,石潭镇全镇水稻种植面积高达5.5万亩,虽遭受新冠肺炎影响,但石潭镇还是充分利用耕地发展粮食生产,坚持能种双季稻的坚决种植双季稻,只能种一季稻的要采取一季稻+旱粮或油料作物模式,能种粮食作物的不改种其他作物。
在种植结构调整区,因地制宜推行稻渔综合种养、糯稻、饲料稻、旱粮、常规种子繁育等粮食生产项目。针对部分农户缺少资金和物资的情况,石潭镇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按政策要求落实农业经营主体优惠再贷款,镇综合农业服务中心做好生产资料的调剂。种粮大户门纷纷感慨,“多亏了政府帮忙协调早稻种子,让我们没耽误农时。”
种粮扶贫齐抓共管,贫困群众有奔头
在石潭镇古城村,贫困户李大爷趁着这几天晴好天气,抢抓农时在田里翻耕施肥。李大爷今年已经年近70岁,膝下无儿无女,缺少经济来源,种田是他唯一的希望。“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什么本事,只会种田,现在政策越来越好了,生活还是有奔头哩!”
据悉,石潭镇实行种粮精准补贴,严格按照种粮就补、不种不补、种双补双、种单补单和谁种补谁原则,按实申报、核查粮食播种面积,在补贴政策上对贫困户进行适度倾斜,并且借着产业扶贫的东风,利用扶贫项目对自耕自种水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粮食生产资料适度扶持,鼓励贫困户以“粮”脱贫。
科学引导农户种植,促进规模生产
为了避免农户盲目种植,增加产品滞销风险,石潭镇着力推动“双禾”、“华绿”、“金丰”等龙头企业与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利益联结,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且从“购销模式”开始,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升粮食品质和种粮效益。
石潭镇将村组收回的抛荒耕地优先流转给规模种植户,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和稻谷目标价格改革补贴向双季稻和优质稻种植主体倾斜,支持培育经营主体,推动耕地流转,大力发展粮食规模生产。
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们还将发展项目建设,连片7个村,打造“早加晚优”万亩示范田,巩固甘泉、同庆、向韶3个村国调点粮食生产,确保双季稻种植覆盖率100%。”(完)
来源:石潭
作者:文澜
编辑:易夕琳